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近期,从各种智能车暴雷,到相关部门对驾驶辅助带头踩下“急刹车”,还有新合资车的重新热销,都指出一个事实:那些披着“新科技外衣”的技术,实际上很多仍处于过度状态,在营销层面却为了吸睛和销量而盲目包装。这个时候,再度清醒的消费者,又开始回归到买车的本质,重新重视一辆车的品质、安全、驾控。
当然,到了25年,除了拒绝各种车企营销制造出的消费者“伪需求”,不盲目增加预算、体验进阶也仍是如今买车的主题。换言之,现在的消费者,希望比以往更香的价格,买到一台比以前更可靠、耐用、好开的新车。而有着“运动版雅阁”之称的英仕派,在给出12万级的终端价格,并让HONDA SENSING 360+系统真正服务于安全这个主题之后,强势进入到诸多消费者的视野中。
能“偷懒”的智能化是“伪需求”,能“保命”的驾驶辅助才是真科技
相比于车企和普通消费者,媒体可以站在一个更加独特的视角看待车市。而近两年,笔者以媒体视角感受到了一种割裂感。就像每每新品发布的时候,在直播间你往往看到的是一副“各聊各”的画风:车企在台上信心满满地重复自己的新功能有多么超前和领先,屏幕前的观众,却是要么质疑这些功能并不实用,要么干脆发弹幕质问:这些所谓的“领先功能”如果出了问题,甚至导致了事故,车企敢不敢兜底……
就以今年话题性极高的驾驶辅助为例,那些科技企业的夸夸其谈,依然没有改变大多数人仍觉得驾驶辅助不够好用,甚至不敢用的事实。像泊车功能,被诸多司机吐槽反应慢、识别不精准;对于城市领航,虽说有些已经突破了闸机、环岛等难点,但真正的0接管、比老司机更高的通行效率,在L2阶段依然没戏;至于高速领航,经过太多的事故之后,大多数人已经“退化”到了只敢用巡航功能歇歇脚的地步。从之前国内的调查问卷就能看出,只有16.01%的用户完全相信驾驶辅助,其余83.99%的用户则基于各种原因表达了担忧,其中辅助驾驶安全性和法律责任部分成为了重灾区。
显然,造成如今车企和消费者“聊不到一块”去的核心原因,就是很多新研发出来的卖点,实际却处于技术并未成熟,价格又较为高昂的过度期;而消费者却不会为了一种趋势买单,更不愿意花着大价钱还给车企贡献数据、当小白鼠,他们要的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成熟技术。这种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等,当然就会造成一种卷来卷去用户却依然不满意的结果。那么如今的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一台怎样的汽车呢?成熟车企给出的答案是:适当的方便快捷,造车以安全为核心,品质可靠,价格更加普惠,才是消费者真正看中的要素。
安装了“Honda·Techmatic系统”的驾驶座
以本田为例,对于驾驶辅助,如果真要营销、要大吹特吹的话,它早在49年前(1976年)就已经开始布局智能驾驶的研究了,当时它为腿脚不便的人士开发了一套驾驶辅助装置(Honda·Techmatic)并实现了量产,2002年,本田便通过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布局了驾驶辅助领域。而到了2021年,本田就已经实现了L3,也成为了首款获得法律许可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,还在日本、北美等地区小批量上市,甚至在给出5激光雷达+12摄像头+毫米波雷达的同时,还给出了事故后一切赔偿兜底的政策。而结果就是,本田L3车型行驶里程已经超过500万公里,至今0事故……
本田L3驾驶辅助量产版车型
换言之,比起用纯视觉或者中低感知硬件方案,就敢挑战各种极端场景的各种新势力品牌,本田不是没有“花式营销”的资本,而是它更愿意针对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击。比如在有着各种法规限制的国内市场,英仕派搭载的组合辅助驾驶Honda Sensing 360+系统,就是在技术级别的范围内真正做好给驾驶员适当减负、并时刻提醒/防范潜在危险的本职工作;而非去越级挑战目前实现不了的“伪卖点”(消费者当然想提前实现“自动驾驶”,但目前却还做不到)。
在8个超声波雷达、5个毫米波雷达、6个摄像头和1个驾驶员摄像头的硬件感知能力下,Honda Sensing 360+已经满足了高速领航辅助功能,但不同于那些“引诱”驾驶员直接撒手、分神、打瞌睡的其他高速领航,Honda Sensing 360+非常清晰自己的定位,像新增的弯道偏移预警和高阶车线循迹辅助,当英仕派在过弯的时候,系统首先会根据高精地图预判前方弯道是否要提前减速,并对驾驶员进行提示;在紧急情况下,系统会自动减速过弯;在进匝道的时候,系统也会充分调动转向、刹车和油门,仔细观察路况,安全进入。所以比起那些只强调走线精准、“不画龙”的领航系统,Honda Sensing 360+是以不挑战任何极限,甚至让车辆远离轮胎抓地、道路过弯极限的方式,真正守护了安全。
再比如面对很多司机日常担忧的“开门杀”,Honda Sensing 360+的离车预警系统会主动监测后方环境状况,并通过指示灯闪烁和声音双重提示,避免“开门杀”的风险。至于车内摄像头,Honda Sensing 360+在驾驶员出现闭眼、双手离开方向盘、姿势异常,或者主动按下SOS按钮等情况,主动减速、辅助停车,并根据情况互叫救援中心,开启警示灯提醒路人。且除了这些周全的主动安全防护,英仕派还标配了10个气囊、关键部位采用了1500Mpa高强度钢,确保主被动无死角的安全。
那么从英仕派Honda Sensing 360+的设计特点就能看出,它强调的是适当便利,在驾驶员分神、身体异样等特殊情况中充当保险丝的作用。比起那些宣称可以代替人驾驶,实际却各种掉链子的驾驶辅助,英仕派牢牢抓住的是安全和可靠这个造车的根本。
12万的国产都一个味,12万的英仕派却能给你“本田AMG”
除了驾驶辅助,驾控也是一个真正重要,却常常会被新势力品牌带偏的刚需和痛点项目。从逻辑上来讲,一款车跟人互动最多的地方仍是方向盘、油门、刹车、底盘,而非是屏幕、冰箱等功能(况且这些也已经普及化了);从这几年市场的反馈来看,消费者也处于始终对游戏大屏、车载KTV等噱头功能不那么感冒,对于没有实体按键的车机系统、隐藏式门把手也常常吐槽,驾控层面更是抱怨国产车开起来都一个味的状态。
因为把娱乐室搬到车上的想法看似很美好,但当如今的家庭有了专属的电竞房、影音室之后,对车的需求反而回归了驾驶这个本质,毕竟再好的车机,也不可能比得过更专业的游戏主机和家庭影院。放下VR眼镜、机械键盘和无线手柄回到现实世界之后,人们也不会再去追求一个低配版、会晕车、更会影响行车安全的车载电竞房,而是另一种极致,一种人车合一的沉浸式出行。
而驾控恰恰是英仕派的强项,且还是空间、舒适与驾控匹配得恰到好处的状态。在英仕派超4米9,能满足大多数家庭出行的大尺寸下,它还有着“运动版雅阁”、“本田AMG”的称号。这种昵称,首先来自于英仕派更年轻运动化的造型,直瀑式的格栅,更具进攻性的包围件、风唇,还有双出尾喉,它在强调精英格调的同时,“本田AMG”也实至名归。
颜值之外,除了在本田品牌出镜率很高的1.5T燃油和混动技术,东风本田还让英仕派还独享了ASD软硬可调悬挂,以及MMS运动管理系统,每0.002秒就能根据路况和车身姿态调整一次阻尼和反馈,再配合五种驾驶模式和本田的专属调校,它可以让人在城市,在车道线中灵活自如,也可以在停车场一把入库,更可以在盘山公路上体验到美景和畅快驾驶带来的双倍快乐。至于专属调校到底指的是什么,那就是相比雅阁,英仕派前悬挂横向刚性高了约8%,后悬横向刚性则低了约5%,这带来了一种前面稳、后边灵的操控体验,这种方案以往只有宝马等豪华运动品牌才会用……那么在这个人均大屏、电竞房的时代,“本田AMG”带了真正的稀缺价值。
说到价值,不得不提的是,当英仕派实际终端价来到了12万区间后,它在一个其他选手只顾着堆料的价格区间,既满足了长期价值,也指出了其他同价位产品怎么卷也卷不出成效的结症。
说白了,放下键盘和臆想,去真正接触要买车的用户就会发现:娱乐、科技当然也是一种需求,但汽车再花里胡哨也“花”不过那些真正专业的主机、显示器厂商,汽车厂的本职工作则仍在于让底盘扎实稳健,让转向指哪打哪,让动力强劲节油又丝般顺滑,并通过更有诚意的价格,更能兼顾家用的空间去满足体验进阶。而比起那些被各种风口带偏的品牌,本田把制造噱头、“科技焦虑”的心思,放在品质、驾控这些恒久的产品力上,让车主在度过数万个日夜之后,仍能感受到放心、好开的出行体验。此时,能用最新组合辅助驾驶守护安全,能兼顾大空间的舒适和运动驾控,也给出诚意价格的英仕派,当然就具备了长期用车的全要素。
小结:
通过解读消费者本质的买车需求和英仕派的产品力、价格,可以发现,如今大多数人出现一种买车、换车,要么挑花眼,要么提不起兴奋劲的状态,结症就在于如今很多新产品的确有些走歪了,在很多伪卖点项目上花了很大心思,在真正的刚需和痛点上停滞不前。
而作为一个基于长期价值,也早早尝试过各种新科技,甚至母公司率先实现了L3的合资厂商,东本不急着抢风口、追热点,正是基于它更加丰富的行业经验,看准了市场终归会回到追求品质、安全、驾控这条主赛道上。这正如英仕派等新潮车主的用户画像:既不会被各种“科技焦虑”带偏,也不会过分守旧,而是理性的看待种种变化,最终挑出那款能让自己开的爽,也能让家人舒适安心的座驾。而当英仕派配置了本田最新的Honda Sensing 360+,并以“本田AMG”之称继续保持驾控优势,还给出了来到12万级的终端价之后,眼下也成为了加入英仕派车主阵营的最好时机。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
2025-05-24 21:20:26